多數人的印象中,螢火蟲飛舞的夜景只在春夏兩季現身,其實在蕭瑟的寒夜裡,隱身一群身軀細小雪白、喜歡在雲霧繚繞森林裡飛舞的夜精靈,獨特的螢光軌跡,任誰看了都會被那壯觀的景象所感動。
特生中心表示,全台灣的秋冬螢火蟲,在記錄中共有9種,以山窗螢、橙螢、鋸角雪螢與神木螢等4種為主要的觀賞物種,牠們大多分布於1,000公尺以上的山區道路與林間,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是牠們活躍的時刻。成蟲入夜後飛出,並發出黃綠色持續光,活動高峰約1小時。因此前往欣賞需配合適當的觀賞月份與時機,必能一賭這些美麗的螢火蟲在眼前飛舞的風采。
山窗螢的雄蟲前胸背板半圓形,橙黃色,前緣有2枚腎形透明斑,前翅黑色,外緣有橙黃色細紋,腹部末端有2枚乳白色長橢圓形發光器。主要分布於臺灣低、中海拔山區,發生期為10-12月間,成蟲夜行性,持續發黃綠色光;橙螢的雄蟲體橙色,前胸背板半圓形,前緣部有2 枚弧型的透明窗點,觸角絲狀,腹部末端有2節乳白色發光器。主要分布於臺灣低、中海拔山區,發生期為9-11月間,持續發黃綠色光,光持續。
鋸角雪螢的前胸背板與前翅為米黃色,略為透明,前胸背板半圓形,中央背板紅色,前緣部有2 枚弧型的透明斑塊,觸角鋸齒狀,腹部末端有2節長橢圓形發光器,發黃綠色光,光持續的時間不長,依當天氣溫高低而有所改變。主要分布於臺灣中、高海拔山區。發生期為10-12月間,是目前秋冬螢火蟲中數量最多,也最具觀賞價值的種類;神木螢雄蟲前胸背板與前翅為米黃色,略透明,前胸背板半圓形,略較腹部為窄,前緣部有2 枚弧型的透明斑塊,觸角絲狀,腹部末端有2節長橢圓形發光器發生期為12月至次年2月間。於入夜後飛出,發黃綠色光的時間不長,依當天氣溫高低而有所改變。
特生中心呼籲遊客在夜間賞螢時,應遵守「不喧嘩、不追趕、不捕抓、不照射、不破壞」的原則,且賞螢最佳時間約為晚上天黑後約1個小時內。當高山有寒流來襲的低溫與濃霧,較不適宜觀賞,戶外也需穿著保暖衣物抵禦低溫,才能欣賞到這美麗高山的發光小精靈。
NewTalk 新頭殼
大家賞螢的時候要注意5不原則唷 這樣才能長久下去唷
檢舉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