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閒聊
瀏覽 : 3355
分享

[新聞] 打造軟體好體驗,需要 UX 設計師的5大能力!

一般用戶

等級3

專業鄉民

yacht2017-6-8 18:35

https://designtongue.me/打造軟體好體驗,需要ux設計師的5大能力/


2015-06-26 BY WILSON
打造軟體好體驗,需要 UX 設計師的5大能力!





因網路與手持裝置普及,使得軟體業蓬勃發展。在各方激烈競爭下,重視 UX 成了讓產品獨一物二、黏著度更高以及出眾的策略,而 UX 設計師也成為近年來成長快速與火熱的職業之一。不過,依小編的觀察,大多公司的 UX 設計師職缺所描述的工作內容皆為過去 UI 設計師所負責的。這代表大多數的公司僅了解 UX 的重要性,卻不知 UX 的方法、工具與流程,以及 UX 設計師應具備何種能力。如此,可能導致公司雖致力追求好的 UX,但因招募的人才方向錯誤而不能達到預期的改變。因此,小編想起了 Steve Psomas 過去曾撰寫 UX 團隊應具備何項能力的文章,雖是於2007年發表,但其精闢的分析亦可套用於現今的產業之中,同時讓大家更正確的了解 UX 設計師與團隊該完成的任務與能力。

原作者(Steve Psomas)身為使用者體驗設計師,常思索與釐清三個問題(請看下段)。面對這三個問題,UX 團隊若沒有明確方向的話,可能會間接影響企業的營運,例如顧客流失率提高或難以掌握團隊進度等。
  • 面對問題與任務時,有甚麼資訊是缺乏的?需要去調研的?
  • 怎麼將研究出來的成果清楚有效的告知相關人等?
  • 有成果後,釐清各項因素在 UX 領域中扮演甚麼角色?
原作者建議在我們在試圖回答這些問題前,可先了解 UX 設計師的5大能力 。其中詳盡描述了各能力需思考的問題,並從中得知不同能力與領域的成員應負起哪些責任。

資訊架構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如同大家熟悉的,資訊架構師(information architect)的任務是綜合商業策略、產品策略、使用者體驗以及與產品需求的觀點,來展開使用者介面的架構。而他們需要考量的問題點如下:
  • 那些是使用者優先須完成的項目?他們怎麼利用產品來完成
  • 使用者會從那個連結而來,還會想連去哪?(以網頁或系統為例)
  • 那些既有的規則是使用者需學習或解決的?
  • 定義有特色的產品功能與元件
  • 界定系統所能提供的功能範圍
  • 以市場觀點,完成介面(UI)與產品的架構圖
  • 如何讓使用者創造及儲存多項物件
  • 設計系統的檢索機制

互動設計 Interaction Design
UX 的應用層面與效果與日俱增,帶給互動設計師極大的挑戰,他們背負著發想新互動概念、建立 UI 互動模式及 UI 元件庫等的責任。最後也需要制訂頁面元素、傳遞方式及頁面流程等細節
互動設計師應該考量的問題:
  • 評估最佳的排版模式為何?
  • 辨別何項特點或資訊的重要度較高,且怎麼讓使用者注意到?
  • 如何將使用者研究、調查或使用性測試後得到的回饋融入設計之中?
  • 設定所有進行操作行為後的結果(例如:拖拉或游標覆蓋於物件上會發生或出現甚麼?)
  • 如何傳達某功能或應用程式所帶來的優勢或益處
  • 如何滿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與目標?
  • 我如何明白使用者操作時的意圖,設計出直覺且順暢的流程?
  • 我如何確保使用者可以專注在他們操作的任務上?
  • 如何使用適合我的 UI 元件庫
  • 如何維持產品的一致性

人們越來越需要應用程式來輔助工作與生活,其應用的互動體驗更是日新月異,因此互動設計師必須用更快的步伐面對改變。在傳統的網頁設計流程中,互動設計師常常被要求製作每個流程的頁面轉換細節。而現今,使用 UI 元件庫可節省許多時間。互動設計師在設計具體的 UI 元件庫後,將規格書給開發團隊。若之後還需用到,設計師只要從中挑選所需元件,開發團隊就能很快的實作出來。

使用性工程 Usability Engineering
作者本為使用者體驗設計師,他發現在轉換身分為使用性工程師後,可以擺脫原有專業的堅持或看法,因而更貼近使用者的思維,其理由如下:
  • 需轉換為使用者的心態
  • 進行測試實驗時,必須保持中立
  • 測試結果往往能帶來絕然不同的設計思維
當完成一場使用性會議或實驗後,使用性工程師必須從中客觀分析,並提出設計的修改建議。有使用性會議或實驗的經驗後,設計時更能以多元角度反覆思考,亦能更客觀的綜合多領域知識與來優化既有的使用模式

視覺設計 Visual Design
透過視覺設計可傳遞品牌意象給使用者,同時也能傳遞互動方式、資訊架構、流程與各元件之間的關係。因此,視覺設計在各裝置的介面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常在互動設計師設定了介面元素的互動方式後,視覺設計師再打造風格,並用一致手法繪製每一個元素。
不過在充滿各式應用套件的時代,若互動設計師可從介面元件庫(UI library)中挑選出適合的套件,便可替視覺設計師省下不少時間,更能專注於打造品牌意象。

原型製做 Prototype Engineering
筆者以 ”可完成程度較高的原型” 來看此能力,因此本段所指的原型製作者會偏向於能做出較接近成品的工程師為主。
通常,產品開發流程與管理通常不會將工程師安排於使用者體驗設計團隊中,認為工程與設計在工作、知識與理念上對立或完全不同。但事實上,使用者體驗設計團隊中若有原型工程師的話,以整體開發產品角度來說,絕對是百利無一害!
理想中,互動設計師與原型工程師應該緊密的合作將概念原型完成,並進行使用性測試。使用性測試的結果將決定設計師下一步該怎麼修正,當然進行越多次的測試會讓產品使用者體驗更佳
原型能讓團隊有效的改進流程的效率、降低不確定性、定義明確的功能以及減少交付文件量。此外,也可利用它來對團隊進行說明,讓成員較容易評估未來的任務,並較快的了解專案的議題。

為什麼這5種能力如此重要?
這五個能力可以說明使用者體驗設計團隊成員所具備的相關知識為何,也可看出缺乏了哪些能力。以下會說明該怎麼應用這五大能力架構表。
給自己打個分數,分析能力的優劣
透過五大能力的架構表,可以評估自己在使用者體驗領域能力的優劣勢,當然就此也可以了解你在團隊中的價值!大家可以嘗試給自己打分數,畫出 UX 能力的雷達圖。
透過任務特性來安排優先級
思索一下自己的能力可如何協助團隊?是製作原型?繪製圖表?還是製作試算表?這些產出基本上涵蓋了這五大能力,不過可能分佈的比重不同。當有新任務時,可以參考這五大能力表來安排,譬如說可依能力的不同,來安排不同階段的所需時間。
估計任務完成時間
定義清楚的任務內容能幫助團隊規畫交付時程,成員也可以更精準的了解需要花費的精力與時間。例如,若我被要求製作新功能的線稿圖,就會知道除了繪製外,還需要一些研究的時間。亦或某成員的優勢是視覺設計,但交付他規畫界面模組的任務,這時候就必須排入較長的工時。
能力間存在高度關聯性
在進行互動設計時,往往需要依賴資訊架構設計所規劃的內容來發想;相同的,著手製作原型之前,必須先確認互動設計是否已制定完成?
招兵買馬
想要招募人才,打造優質使用者體驗團隊前,必須先釐清兩點:1) 團隊的優勢與劣勢? 2) 哪些能力是團隊還缺乏的?再由歸納出來的五大能力中挑選出還需加強的部分,來找尋相關人才。
重新思索問題與反思
若你每日都在探究問題並做出設計決策,有時可能會失去方向,這時候你需要從頭思索這個任務的本質,往往問題就迎刃而解。
在繁重的工作裡,適時的喘口氣對設計團隊是非常重要的,放鬆或做些不相關的活動或許會讓靈感湧現,不過這就考驗領導者對團隊時間與期待的管理了。
產業變化越來越大,競爭者的挑戰不斷。同時,設計原則、流程、工具以及資源也快速的演進。所以,我們需要洞悉使用者體驗設計的價值與所需要的能力,藉此規劃出更好的產品開發流程,以符合未來企業發展的需求。

延伸閱讀:




感想:
學會製作圖表化,簡潔易懂的系統介面確實不簡單!


本文章最後由( yacht )於 2017-6-8 18:39 編輯


本文章最後由( yacht )於 2017-6-8 18:40 編輯

https://m.youtube.com/channel/UC3DXMnUdiiP4t8dLQCq4hMQ
Techconfigurations Concept Phone Render
https://ck101.com/forum-3550-1.html
內有科技相關內容
http://www.plurk.com/t/Taiw
檢舉 回應

一般用戶

等級4

模範鄉民

Jeffrey2017-6-8 18:47

曾經想要當一個UX設計師,但是沒有相關經驗的我還是算了XD

~HTC論壇進擊三週年~我要用HTC 10狂嗨我的每一天
https://instagram.com/jeffurbanite/
歡迎來我的instagram追踪我
檢舉 回應

一般用戶

等級6

資深大大

SuperSonic2017-6-8 20:00

目前就是UI設計,UX真的是要經驗,每次UI設計好,操作人一句話,不人性就是要改到好,朝UX邁進。。

有夢就去追。沒夢就努力生存吧。
「餓了就吃飯,睏了就睡覺,
分了就再找,失敗再改進,
挫敗就重來,辭職就再找,
人生亦是如此,
不需活在情緒內太久,
有時候這些都把它當作理所當然,你就會發現其實任何事都是小事。
活在當下,珍惜身邊的人事物。」
檢舉 回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