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echnews.tw/2016/12/25/japan-vr-yamato/
日本 VR 創舉,1:1 復原史上最巨大戰艦──大和號
作者 Shoichi Chou | 發布日期 2016 年 12 月 25 日 0:00 | 分類 VR/AR , 科技趣聞 , 穿戴式裝置
當前 VR 科技的進展來到了一個瓶頸,對廠商而言是「VR 技術到底適合作什麼?」對消費者而言是「VR 產品那麼貴,對我到底有多大、多特別的好處?」舉個例子:「假始有了 VR 模擬吃西餐的軟體,你會選擇 VR 吃西餐,還是出門到真的西餐廳大快朵頤?」應該沒有人會花 2、3 萬元購置 VR 硬體,來體驗幾百元左右就達成的事情吧?(還模擬不好,笑)就在大家苦思突破點的當下,本月日本廠商神田技研推出的這款「消失古蹟重現體驗軟體」:《VR 戰艦大和》,有可能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 VR 超殺手級應用。
根據 Superdata 2016 年報告,VR 硬體產品單以美國市場而言,仍然有 52% 的人不打算購買 VR 產品或者不想了解 VR,26% 的人認為 VR 裝置太貴了,只有 16% 的人會因為某些原因而購買產品。為什麼會這樣呢?關於 VR 產業的問題,Virtual Reality 虛擬實境顧名思義,當然是要讓使用者浸淫到跟現實生活不同的異空間裡盡情互動、探索。這說起來是廢話,可是 VR 要如何製作到能讓市場買單,這可就是難題了。
VR 的重點不只是體感感官,還有自由的互動操作。然而目前感官上仍有配戴久會導致暈眩不舒適的問題;互動控制方面又遠遠落後感官的發展,越是自由逼真的互動控制方式,反而越是喪失娛樂性,然而傳統的操作方式,又不太好跟視覺聽覺的感官自然整合起來。更尷尬的是究竟什麼樣的題材非 VR 不可,或者說用了 VR 才會有更好的體驗?VR 網路聊天室?VR 博物館展品檢視?體感版的 FPS 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仿遊樂園軌道巡覽?以上這些應用當前跟既有現實產物相比較時,不是沒有更方便,就是不自然、沒有現實存在感。這就無法發生取代效應,例如汽車比馬車方便、快速,移動距離更長;email 比傳統書信更方便、傳遞速度縮短。
如果新技術比起舊技術,沒有無可取代性,那就只能是噱頭了,無怪乎當今 VR 市場上大多數的軟體只有 DEMO 體驗的層次。然而在眾 VR 軟體開發公司中,《VR 戰艦大和》的開發團隊是個異數。他們的題材有非常獨到的參與感以及無可取代性──做為歷史上世界最大最有名的戰艦,如果能到艦上親自參觀、體驗傳說中的巨砲發射、艦上官兵的日常生活,這遠遠勝過在家自組模型或者看《男人們的大和號》一類的電影。然而現實中,大和艦在二戰時就沉入大海,任何人都不可能親身蒞艦參訪(其實就算大和艦值勤時也是),只有在 VR 的世界裡,各國眾多的軍事迷、戰艦迷多年來的夢想才能被滿足。
開發 VR 戰艦大和的,是新公司神田技研。該公司由開發者仁志野六八領軍,他曾經待過 KONAMI、SCE(索尼互動娛樂),製作過《潛龍諜影 3》、《Beatmania》、《AZOE》等知名遊戲,還開發過 PSM、PlayStation Mobile 版的 Unity SDK,從 2014 開始獨立創業轉向 VR 領域。該公司的創業作,就是在群眾募資網站 CAMPIRE 上提出這款「戰艦大和虛擬實境復原計畫」共計兩期的集資案。在得到 476 人將近 555 萬日圓成功的募資以後,就啟動開發,經過兩年的埋頭苦幹,終於發表了第一期的曠世巨作──VR 1:1實物大小的大和艦。
首先是在 10 月 29 日到 11 月 13 日之間,在横須賀的三笠紀念艦(日俄戰爭的旗艦)上,以 VR 的方式舉辦了第一期的「竣工儀式」,參觀者戴上 VR 頭盔以後,得以聯合艦隊長官的身分登艦,而大和艦艦長則率領全體船員在甲板上恭敬地迎接「長官」,讓部隊接受你的校閱。
這個「竣工儀式」活動可以算是純 DEMO,因為使用者無法在巨大的大和艦上到處逛,只能在指定的移動路徑中四處張望,正式版才能自由移動。接著從 12 月 16 日開始提供 Oculus 用的正式版,HTC Vive 版於明年 3、4 月之間開始提供,不用頭戴裝置的 2D FPS 版則是明年初就會發布。
內容上,這個復原的是 1941 年竣工時期的大和艦(後來還有數次的大改裝),戰艦上的內裝,復原了第一艦橋、主砲内部、廚房、司令辦公室、艦長室、士兵區、零式觀測機、飛機機庫、艦載艇機庫、射撃指揮所、司令塔掌舵室等,此外還附加了一艘遠觀用的陽炎型驅逐艦 3D 模型。內裝細節非常鉅細靡遺,此外還邀到戰後倖存,戰前曾經以上尉身分在艦上值勤過的都竹卓郎老先生「登艦」體驗,不同於老先生值勤時代的後期武裝,剛竣工時期的狀況,讓老先生嘖嘖稱奇,勾起許多年輕時的回憶。
更為有趣的,就是這麼一艘偌大的戰艦,如果只是船艦本身可以讓你到處參觀,那就只像是靜態性的古蹟參觀而已。其實不然,除了靜態的艦體,艦上還有滿滿的船員各自進行日常勤務工作,甚至還有大砲射擊訓練的動態重現等,這請到了對舊日本海軍砲術有所研究的日本海上自衛隊神盾艦艦長退役的堤明夫先生,來指導其正確性(他也是 NHK 大河劇的《八重之櫻》與電影《男人們的大和》之演技指導)。
這些是第一期的內容,而還在製作中的第二期呢?第二期的標題是「航向戰鬥海域」,內容是做出武藏艦末期型。為何不是大和艦呢?其實跟大和艦同型的武藏艦,其末期型跟大和艦後來加裝防空武裝後是一樣的,所以第二期就製作最終時期的武藏來跟第一期剛竣工時的大和做個差別。此外,雖然第二期是製作武藏號,但也會給竣工時期的大和艦增添厠所、士兵用浴室,甚至是動態重現對空射撃訓練、零式觀測機彈射等更新資料。
更有趣的是,為了答謝投資者,所以神田技研提供了許許多多的特殊服務,比如說第一期有投資兩萬日圓的人,他們的名牌會掛在大和艦的船員身上;如果一、二期合計投資兩萬的人,則是會出現在武藏艦上;如果出資 15 萬且附上個人大頭照的話,那你就會被做成 3D 人物以士官身分出現在艦上(還限量 3 人);更有趣的是募資期間還有提供一些門檻,例如募資達到 600 萬時,使用者可以跟某某司令官或者艦長一起用餐;募資達到 700 萬,則是可以跟山本五十六司令共進晚餐等。而戰艦上的各個內裝也是靠募資的進度來達成,募資累積的越高,越多的內裝會被實作出來,較可惜的是輪機室等「黑手區域」,似乎就比較乏人問津了。
至於能不能實際發射大砲?控制船艦進行作戰呢?《VR 戰艦大和》不能進行這樣的事,因為它不是遊戲,是要讓使用者有著跟船員一樣的觀點,實際去體驗重現出來的大和艦,還有艦上人們的生活。
這個群眾募資計畫的成功以至發行,筆者認為,《VR 戰艦大和》本質上,就是動、靜態保存的「博物館」,展示現實物理上已經難以重現的陳跡事物。這打破傳統 FPS 第一人稱遊戲非得有戰鬥、非得要有遊戲性獎懲的慣例,只要模型細節打造的盡善盡美,加上動態演出,單單只是在上面到處參觀,就非常地吸引人。
筆者覺得《VR 戰艦大和》的成就,應該會開展出「歷史景物重現、遊覽」的新軟體類別,比方說 1:1 重現鐵達尼號(還有讓你親身體驗沉沒的片刻)、全盛時期的希臘雅典衛城、剛完成時代的秦始皇兵馬俑、織田信長安土城再現等。做得精緻細膩、再現度高,就算沒有遊戲性,只要有無可取代的親自參與感,應該市場也會趨之若騖吧。
可以親自前往已經不復存在的歷史景點遊玩,正是VR吸引人的特點之一唷
另外像是聖母峰之類一般人難以前往的遙遠&危險地點
也是適合用VR前往的地點
這款VR體驗會出Vive版耶
可惜是Oculus可以用的版本先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