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個擁有長久歷史、領土廣大的大國,又經過英國統治,使得英文與傳統印度文(Hindi)皆納入官方語言。2001 年高盛首先提出金磚四國(BRIC)概念將印度納入後,藉著外資紛紛進入市場,印度開始經歷第一波成長期。
由於其擁有僅次於中國之全球第二人口數,且根據聯合國人口報告,印度有望在 2028 年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與中國過去實施一胎化政策不同的是,印度未來年輕人口比率更高。因為青少年對新科技(如手機、穿戴裝置等)接受度較其他年齡層高,故更為全球所有廠商所重視。印度又因其地理位置,國內信奉宗教除了第一名印度教之外,第二名的回教徒也佔有不少人數比率,印度之回教徒市場亦為中東、北非等市場之入門磚,總總市場誘因使得許多科技廠商對於這塊市場產生高度興趣。雖然擁有人口與地理位置優勢,印度在過去一路發展以來還是步履蹣跚。主因為其官僚政治相當落後,貪污及行政效率低落常為外人所詬病,種種因素更導致經濟發展所需的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不足。即使在孟買、班加羅爾(Banglore)等一線大城皆有可能遇到無預警跳電、斷電等狀況,更遑論未來大數據(Big Data)、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等需要高速通訊線路之應用服務發展。雖然過去有金磚四國皇冠加身,經濟發展還是不盡理想,2010 起陸續產生金磚幻滅的討論,隨著外資持續撤出,在 2013 年印度盧比(Rupee)還創下了 67.9 元兌 1 美元的歷史低點
現任總理與央行總裁欲力挽狂瀾在經濟跌入谷底之際,曾任職 IMF 首席經濟學家的拉詹(Raghuram Rajan)於2013 年 9 月就任印度央行總裁,開始推出一連串貨幣措施,加上現任總理莫迪於 2014 年大選中獲勝,印度整體市場環境開始止跌。現任總理莫迪在就任總理前為古吉拉邦(Gujarat)省長,在省長任內即大力引進外資,以改善整體投資環境聞名,就任總理即把其在省長任內的措施推展至整個國家,主動出擊拜訪許多國際知名企業,打出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的口號,以提供減稅等優惠措施吸引外資前來設廠。
印度無線通訊發展快速由於水、電等基礎建設薄弱,有線電話所謂最後一哩(Last Mile)布建不普及,印度政府為解決人民通話需要,轉而訴求無線通訊,以致印度之無線通訊並未落後歐美先進國家太多,2006 年左右甚至主動參予 WiMAX 技術發展。
目前 LTE 網路已經有印度第一大電信 Bharti Airtel 宣布開台,但印度目前主流使用技術還是以 WCDMA 為主,提供的電信業者還包括 Vodafone、Idea Cellular、Reliance Communication、BSNL、Aircel、Tata / NTT DoCoMo 等。此七大業者幾乎佔了全國所有電信服務,從 Vodafone 以及 DoCoMO 處於名單中可知歐、日業者對印度這塊大市場的確存在極高興趣。
印度手機發展目前百家爭鳴印度目前手機市場仍以功能手機(Feature Phone)為大宗,但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發展迅速。由於入門型(Entry level)智慧型手機價位下降快(目前已有智慧型手機空機價 1,500 盧比,約 750 台幣),已接近功能型手機價格,故智慧型手機與傳統功能型手機出貨比已調整為 3:7。
相較於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十分飽和,這塊地球上僅存另一個超過 10 億人口的處女地,吸引了國際上眾多手機品牌的注意。Microsoft(Nokia)、Sony、Samsung、LG、HTC 等品牌早從功能型手機年代即進入這塊市場,持續耕耘外近年來也吸引了中國聯想、華為、小米、中興等業者搶入,根據報導,深圳登記出口手機至印度之公司超過百家。除了國外廠商,印度在地品牌發展亦不落人後,Micromax、Lava、Intex、Karbonn 等也不願將自己的市場拱手讓人。
手機發展反映印度消費現況如同許多新興市場,印度也遭遇嚴重貧富不均問題,此狀況正反映在印度手機銷售上,根據印度主要兩大電商 Flipkart、Snapdeal 平台統計,前 10 名銷售空機機型價位多位於 5,000-10,000 盧比。多數產業專家亦同意,要達到熱賣點需要達到 2,500 盧比(約 1,200 元台幣 )以下。值得注意的是 Apple iPhone 6 亦出現在銷售前 10 名內,其高達 43,000 盧比的價位跟其他周邊機種相比顯得格格不入,印度消費貧富之差距由此可見。高價端目前由 Apple 獨領風騷,而一般公認的低價端(小於 100 美元)則是中國與印度當地廠商廝殺慘烈之地。
另一個有趣、值得觀察的地方在於,Apple 從 2014 年開始在印度推行官方認證的「二手機」銷售狀況非常理想。所謂二手機銷售為透過購買前幾代發行之 iPhone(5、4s 或 4),經過蘋果認證的代理機構重新翻修,確保品質後再賣出去。此二手 iPhone 相對當代全新機可以極低價售出,印度在地消費者歡迎此商業模式,因為 Apple 代表一種品牌概念,印度消費者對於能擁有某種證明自己地位的物品接受度極高。此亦為印度當地重要消費特色。
手機發展在地特色面對激烈競爭,印度在地第一手機品牌 Micromax 還是可以直接迎戰 Samsung,其主要發展策略為發展印度人需要的手機。在印度要成功,除了價格需要很低之外,能不能夠迎合印度當地人生活習慣亦為 Micromax 迎戰國外品牌廠商工具。例如發展印度文(Hindi)介面、印度人喜歡音樂、動畫以及大尺寸畫面都為賣點。Micromax 之發展並不以稱霸印度市場為滿足點,近年來積極走出印度,例如參加 2015 年在巴塞隆納舉辦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尋求國際曝光度,並以來自印度的蘋果公司自居。其發展模式可為許多進軍印度市場之廠商做為參考。
手機組裝製造過去印度即有手機組裝經驗,在南印工業大城清奈(Chennai)的特別經濟特區(SEZ)內,富士康曾與 Nokia 合作代工手機,其以出口為主要目的。雖然在資訊技術協定(ITA)下,許多科技產品基本關稅為零。但印度本身對於手機還是課許多附加稅,包括教育捐等,其中又以補償國內貨物稅而課徵的反補貼稅(Countervailing Duty)12.5% 為最高。
新上任總理莫迪為了吸引外資前來設廠達成其 Make in India 的目標,在 2015 年調整稅制,藉由拉高進口稅,同時降低國內貨物稅,以達到其目的。由前所述,在印度大受歡迎的智慧型手機目標約莫在 100 美元以下,其材料成本(BOM)不易下降,故毛利率不高,此至少 12.5% 的稅率費用成本,根據印度台北協會資料,除了國內製造免除稅負外,將生產產品出口也可得到 2-5% 優惠,此將會成為印度國內外手機廠商即有可能在國內設置工廠的最大誘因。
電子工程技術仍須加強印度長期以來雖在科技產業佔有一席之地,但其主要強項為軟體以及應用服務業,對於硬體製造著墨不深。目前即便當地廠商如 Micromax 等其運作模式,皆為在深圳採購組裝成品後再運回印度銷售,如果未來要將硬體製造工廠移回印度,首先面對即為手機內關鍵零組件須克服技術問題,例如智慧型手機內常使用的軟性電路板(FPCB)以及高密度電路板(HDI)、測試手機射頻(RF)特性環境以及電磁共容(EMI)等量測設施在印度當地並不常見,更遑論未來穿戴裝置空間大小的系統級封裝技術(SIP),如 Apple Watch 的 S1 處理器,以上周邊供應鏈問題皆考驗在印度設立手機工廠目標。
本文轉貼自 :http://technews.tw/2015/07/09/india-smart-phone-market/
看我後相信各位大大有許多的想法,小弟我覺得HTC的可以在印度設立軟體相關的部門,邦加羅爾的軟體工業是舉世聞名的,如果軟體做得好相信帶給消費者的會是很棒的體驗,各位大大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