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導體行業,制程可以說是相當重要。無論是一直盛傳的iPhone 6S A9芯片代工之爭,還是NV和三星鬧“不愉快”,傳出前者的Pascal新一代顯卡可能只會有16nm版本,而不會有14nm。
那麼,14nm與16nm這兩個數字的究竟有何不同,指的又是哪個部位?縮小制程的難題與好處體現在哪裏?以下不妨看一看科技新報吳政道專家的說明。
奈米到底有多微小?
在開始之前,要先了解奈米究竟是什麼意思。在數學上,奈米是0.000000001米,但這是個相差的例子,畢竟我們只看得到小數點後有很多個零,却没有實際的感覺。如果以指甲厚度做比較的話,或許會比較明顯。
用標尺實際測量的話可以得知指甲的厚度約為0.0001米(0.1毫米),也就是說試著把一片指甲的侧面切成10萬條線,每條線就約等同於1奈米,由此可略為想象得到1奈米是何等的微小了。
奈米制程是什麼?
再回來探究奈米制程是什麼,以14奈米為例,其制程是指在芯片中,線最小可以做到14奈米的尺寸,下圖為傳統晶體管長相,以此作為例子。縮小晶體管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要減少耗電量,然而要縮小哪個部分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左下圖中的L就是我們期望縮小的部分。借助閘极長度,電流可以用更短的路徑從Drain端到Source端。
此外,計算機是以0和1作運算,要如何以晶體管滿足這個目的呢?做法就是判斷晶體管是否有電流流通。當在Gate端(綠色的方塊)做電壓供給,電流就會從Drain端到Source端,如果没有供給電壓,電流就不會流動,這樣就可以表示1和0。
縮小制程有什麼好處?
知道奈米有多小之後,還要理解縮小制程的用意,縮小晶體管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可以在更小的芯片中塞入更多的晶體管,讓芯片不會因技術提升而變得更大;其次,可以增加處理器的運算效率;再者,減少體積也可以降低耗電量;最後,芯片體積縮小後更容易塞入行動設備中(比如手機),滿足未來輕薄化的需求。
尺寸縮小有物理限制
不過,制程並不能無限制的縮小,當我們將晶體管縮小到20奈米左右時,就會遇到量子物理中的問題,晶體管的漏電現象,抵销縮小L時獲得的效益。作為改善方式,就是導入FinFET(Tri-Gate)這個概念,如右上圖。在Intel以前所做的解釋中,可以知道借由導入這個技術,能減少因物理現象所導致的漏電現象。
更重要的是,藉由這個方法可以增加Gate端和下層的接觸面積。在傳統的做法中(左上圖),接觸面只有一個平面,但是採用 FinFET(Tri-Gate)這個技術後,接觸面將變成立體,可以輕易的增加接觸面積,這樣就可以在保持一樣的接觸面積下讓Source-Drain端變得更小,對縮小尺寸有相當大的幫助。
邁入10nm為麼那麼難?
最後,則是為麼會有人說各大廠邁入10奈米制程將面臨相當嚴峻的挑戰,主因是1顆原子的大小大約為0.1奈米,在10奈米的情况下,一條線只有不到100顆原子,在制作上相當困難,而且只要有一個原子的缺陷,像是在制作過程中有原子掉出或是有雜質,就會產生不知名的現象,影響產品的良率。
如果無法想象這個難度,可以做個小實驗。在桌上用100個小珠子排成一個10×10的正方形,並且剪裁一張紙蓋在珠子上,接著用小刷子把旁邊的的珠子刷掉,最後使他形成一個10×5的長方形。這樣就可以知道各大廠所面臨到的困境,以及達成這個目標究竟是多艱巨。
當然,攀登科學高峰必然會遇到很多的困難。現在三星和台積電都稱會在明年年底投產10nm,而英特爾稍稍領先,第三季度進入,發布其下下代處理器Cannonlake。
以上文章來自http://news.mydrivers.com/1/435/435523.htm
我拜讀了這篇文章真是受益良多,至少了知由20奈米進步到14,16奈米的艱難。為了縮小晶體管的尺寸,各家廠商可是拼足了勁。現在又要進入更艱難的10奈米。期待他們有更好的進展,如此一來才在手機上受益。
國富民樂 發表於 2015-6-22 08:34
我比較好奇 這材質是誰找到 而製作
又如何作這麼細微 這麼細微還可以運作
又是何種機器可以做這麼細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