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討論
瀏覽 : 3005
分享

[討論] 改搭耐高溫/固態電解質 鋰電池突破可撓式設計難關

一般用戶

等級3

專業鄉民

kenny wang2015-5-1 11:28

2015/4  許容禎
可撓式鋰電池技術進展邁大步。鋰電池改搭固態電解質,不僅能改善傳統液態/膠態電解液容易外溢與高溫易燃的問題,亦可達成高撓曲度設計目標,迎合穿戴式電子產品對薄形、可撓及高安全性的需求,可望開啟新的應用商機。
鋰電池技術已發展20多年,但至今仍存在一個且唯一的問題是:有沒有更好的電池呢?隨著物聯網、穿戴式電子應用市場興起,鋰電池更面臨新的技術門檻--微小化,此一需求讓「可彎曲」鋰電池繼彎曲螢幕和彎曲面板之後,成為穿戴式或各類軟性電子裝置成功的最後關鍵拼圖。與此同時,由特斯拉(Tesla)帶動成長的電動車(EV)熱潮,正面對頻繁的爆炸意外事故,導致鋰電池供應商須克服另一個無法迴避的難題:鋰電池安全性。至於已成日常生活必需品的IT產業智慧型手機也在功能不斷增加整合下,突顯使用續航電力不夠、使用不便利的問題,這些新的發展需求皆刺激鋰電池技術革新。 滿足安全/可撓式設計固態鋰電池應運而生 因應上述設計挑戰,鋰電池廠商已提出固態鋰電池解決方案,可達成更輕薄、安全、潛在能量密度更高,且可以彎曲貼附在人體或各種曲面機構的特性,成為IT、穿戴電子製造商和車廠關注的目標。  固態鋰電池是指採用固態材料製作而成的技術,與現有技術最大的差異,在於將液態/膠態高分子電解液,改為固態電解質(圖1)。目前市面上眾人皆知的鋰電池,因為採用液態/膠態高分子電解液,所以容易燃燒、漏液、高溫時會溶解、低溫時會鹽攜出,但固態電解質耐高溫、不可燃的特性,使其熱穩定性高,不會有起火、爆炸或過熱等安全性問題,當然也沒有漏液的可能性,電池正負極亦不溶解或鹽攜出,具有極高度的安全性。  
圖1 鋰電池液態/固態電解質比較 圖片來源:輝能科技
新型固態鋰電池正負極化學材料部分,則可與現有鋰電池技術共用,甚至因為改用固態電解質,而能實現一般鋰電池所無法使用的材料設計,如碳化矽(SiC)薄膜,或鋰金屬(Lithium-Metal)負極,具有可提升電池性能的優勢。更重要的是,由於採用薄膜(Thin Film)或厚膜(Thick Film)的關係,使得固態鋰電池也具有高度的撓曲能力,可以反覆自由彎曲(圖2、3),成為穿戴式電子成功的最後一哩。  
圖2 全固體薄膜鋰電池構造概念圖 圖片來源:輝能科技
圖3 固態鋰電池可具有優異的彎曲能力,適用於穿戴裝置及軟性電子。 圖片來源:輝能科技
在製程部分,固態鋰電池亦有別於一般液態/膠態鋰電池的捲繞或堆疊製程,可採全平面印刷、塗布、沉積、或半導體濺鍍式生產方式;相較於捲繞製程所需耗費的大量人力,固態鋰電池人力成本相對低。  契合穿戴裝置/電動車固態鋰電池壯大聲勢 顯而易見,固態鋰電池「更薄」、「可彎曲」、「更安全」、「使用壽命更長」、「設計彈性更大」的諸多優勢,在IT及穿戴式電子設計上極具價值。相較於現有鋰電池最低只能做到約2毫米(mm)厚度,固態鋰電池可發揮其超薄(<1mm)及可彎曲的優勢,使電子裝置厚度薄型化、外觀可撓曲化,設計上不再受制於傳統鋰電池機構和厚度的限制,讓設計師/工程師設計上更彈性、自由。  此外,固態鋰電池極度安全,不起火不爆炸,安全性大幅超越現有鋰電池技術,使用者再也不用擔心身上的電子裝置會漏出黏液到手上,或口袋裡的智慧手機會突然自燃。再者,材料作用時因離子本身不移動的關係,不可逆反應大幅減少,電池壽命更具提升的潛力。  在動力應用價值上,固態鋰電池主要貢獻則在於安全性的提升。例如特斯拉2013年發生的三起火燒車事故,以及比亞迪電動計程車2012年起火事件,最後燒成骨架,同時釀成三人當場死亡的案例,至今仍記憶猶新;為因應電動車的安全性議題,國際廠商相繼跨越中下游,直接投入上游零組件的固態電池研發行列,通用汽車(GM)和豐田(Toyota)等主要的汽車製造商,皆已認定固態鋰電池是未來電動車的關鍵零組件。  
節錄自:http://www.mem.com.tw/article_content.asp?sn=1504160013

望、聞、問、切,為識病之要道
望以目察,聞以耳占、問以言審、切以指參,明斯診道,識病根源,能合色脈,
檢舉 回應

一般用戶

等級6

資深大大

臺語是客家話2015-5-1 11:35

希望三年後,這種電池應該就會用在手機了吧,三年後也打算將M9換掉了。

強4登場 HTC論壇四週年‧★,:*:‧\( ̄▽ ̄)/‧:*‧°★*

https://www.almightydemiurge.com
檢舉 回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