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閒聊
瀏覽 : 1462
分享

[分享] ㊣091:過於喧囂的孤獨

一般用戶

等級6

資深大大

小正正2015-11-6 23:41





一本令人心疼,卻也心碎的小說。
成書於一九七六年七月的《過》,卻遲了好些年,才正式在捷克被出版出來。
一個在廢紙打包站工作了三十五年的老頭子-漢嘉,即將退休,在他誤以為可以從自己最心愛的工作崗位上退休的時候,卻迎來出乎意料的轉變。
在地下室裡用著小型的水壓機把各式各樣從地面洞口倒入的廢紙,壓縮成包,再由運送人員將之一包包送至廢紙處理場進行強酸強鹹,再製成新的紙張型態面市。
也因為位於回收紙類的最終端,漢嘉得以接觸各式各樣的書籍,並與各作者進行一場又一場精神上的對談,儘管有來自屠宰場滿是血水的紙張,四周鼠輩橫行無阻地陪伴自己作業。
人類是動機取向的生物,不喜歡被逼著做事情,但碰到自己有興趣的內容,就算日以繼夜也會熱情投入。
可惜的是,這個社會評判我們每一個人的能力,就是用有形的數字,包括分數、成績、志願、薪水、存款等。
以致於給我們開始求學識字,總是被逼著追逐成績單上的成績,為了那一分、兩分,等把教科書背得滾瓜爛熟的,可是卻也因此失去了學習本身最重要的樂趣。
就像小時候學爬、學走、學腳踏車一樣,總要一摔再摔,才有機會騎車似乎無人的腳踏車上,乘風前進。
如果學寫字、學識字本身是辛苦的,那麼,習得之後的成就感,應該也是超乎自己預期的才對。
還記得小學時期學國語,每次老師教了新的單子、片語,回家邊寫作業、邊翻查字典的時候,雖然沒辦法立即丟下書包出門玩耍,但當手指在字典上游移尋找的時候,總會發現許多的樂趣,並找了個自己喜歡的詞語,抄寫下當成是造句的內容。
是的,那時候的作業都寫到腕痠痛不已,但當我認得愈來愈多的字,愈來愈看得懂別人的文章,那種莫名的成就感,會讓人想犧牲一切去交換的。
曾幾何時,學習已經被少一分打一下的莫名教材給囚禁住了,現在都還記得考完國中數學後全班同學在教室外頭排著隊一個接一個準備被打手心的情節仍歷歷在目。
雖然高中以前的我,確實沒有那個心思遍覽課外書,但所幸的是,自己並沒有因此就討厭文字、討論書本,至少在我大學時期有自己的經濟能力後,課外書沒有少買一本過。
很後來,母親大人還會學我翻著書、聞著油墨的味道的動作,才驚覺原來自己能夠看得懂一二三四,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這就好像別人隨隨便便就可以投進三分球,而我每次不是投空包彈,就是老是掛在籃框上要進不進的那種挫折感。但投籃可以練習,寫字、認字、識字這些卻要更長時間的養成,甚至是需要有那個緣份才能接觸,並不像隨便買顆籃球就可以練習投籃般。也因此,我變得更加珍惜自己能夠閱讀並藉以成長自我的機會。
就像吃到好吃的東西會想分享,看了一部好看的電影會推薦,如果翻了一本讓我感動或震撼不已的書籍,我也會想宣傳,但可惜的是,相較起來,我們似乎對看書這件事更顯得意興闌珊的,這甚至比拉人進來信奉自己的宗教還令人無力。
是也因此,我有好一陣子準備朋友的禮物,幾乎不再送書了,一來怕對方連翻都沒翻,二來怕哪一天在書本上的親筆留言會在二手書店被自己撞見而尷尬。
但我還是不肯死心,就像上次朋友到我的新住處參訪,我特意準備的「來店禮」,果然還是讓大家都耳目一新,並且感動不已。那就是我的想達到的目的。
而會知道這本書,是因為看了偶像劇的關係,有提到了書裡面的劇情,於是就想把這些被別人推薦的書目,有機會就一一收藏下來並細心領會。
人類是一個需要靠群體而生存的社會,以致於我們並不敢特立獨行,穿一樣的制服,揹一樣的包包,開一樣的車子,買一樣的手機,看一樣的新聞,聊一樣的話題,除了是從眾效應外,多少還是不敢跟人家不一樣。
但每個人的心裡都明白,我們其實不想跟別人一模一樣,於是都會同中求異,例如買個不一樣顏色的手機保護套,衣服上再加點小飾品,車子的內裝要有自己的風格,連寫字都要愈有自己的味道愈好。
可是踏在一樣的土地、喝著相同的水、吃一樣的米、呼吸著相同的空氣,除了父母遺傳給我們的基金得以跟別人區別外,我們還有什麼機會能跟人不一樣的呢?我想,應該就是大腦裡裝的東西了。
如果沒有人會否認一個人的思想,形塑其個人的談吐,與外顯的作為,那在追求美食之餘,我們餵養了自己的腦袋的東西又是什麼了呢?
漢森雖然處於惡劣的工作環境,甚至得喝大量的酒、無暇顧及自己的外觀,才能繼續從事這份工作,但卻也在一頁又一頁的文字、一本又一本的世界裡,窺見許多偉大的思想,並與之進行精神上的交流,在壓縮機的紅燈綠燈的轉換之間,在鏟進一窩又一窩的鼠窩並將之壓扁之餘,在滿頭蒼蠅的環繞之中,在似乎只有自己孤身一人的地下室裡,卻有著許多的生物,許多的作者,更多的文字,與其築構而成的思想中,其實是過於喧囂而不孤獨的。
而令人不捨的是,在退休前夕,在參觀了更現代化的巨型壓力機之後,漢森的身心宛若遭受巨大的殞石撞擊般被無形撕裂。
看著一本本好不容易被製作出來卻仍嶄新不已的書籍,在戴著手套像是對待像是無生命的屠宰場的生產線般的雙手下被拆裂,談笑間只在乎賺了錢放假後要到哪裡去玩耍卻不關心當地的人物與歷史下,漢森自己也像那些明明承載著許多思想的精華的紙張般被攪拌壓迫了。
當看著被自己珍愛無比的事物被別人無心、無情對待時,任誰都一定會無法忍受般。
在逃回自己的地方時卻發現已沒有自己的同身之處,卻即將被調往那毫無生氣、沒有斑點、沒有人性的白紙作業場,連最後一絲生存的依賴都被剝奪,彷彿那明明自己珍藏無比的書籍,卻接二連三無聲無息地出走般,只剩自己被遺留在原點了。
而下一步又該往哪裡去呢?又有哪裡可以去了呢?是不是要像猶太教法典寫的,我們有如橄欖,唯有被粉碎時,才釋放出我們的精華了呢?
只有一百三十頁,卻好像把這世間最偉大的精華透過作者的筆下都吸收般,最後卻迎來無情的結局般,讓人在被壓碎同時獲得了昇華。
我不知道喜歡看書是不是一個好的習慣,可我知道的是,當我墜入一本書的情節中,就像廣播電台收播並咻地一聲不見時,我開始進入遨遊的無盡世界,或孤獨,或喧囂,都沒有關係了,因為都成了自己了。
我希望老天爺能讓我可以一直看書看到老,也不要再透支買書了,而當大家有好的書目的時候,也一定要推薦給我,這樣我才不會錯過像這樣一本的經典好書,我可不想只餵垃圾給我的腦袋瓜吶,就算被罵讀書的人是書呆子也沒有關係,只要自己知道那是對自己好的也就好了。


【閱畢日期】2014/9/24(三)(藍色區塊為書內故事或語句)
【書x人生】https://community.htc.com/tw/chat.php?mod=viewthread&tid=36197

本文章最後由( 小正正 )於 2015-11-7 22:11 編輯

其實我想用「十二號的藍白拖」當暱稱<---可是系統說暱稱太長不給申請
檢舉 回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