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結果其實並不意外,甚至在張忠謀與郭台銘的預估之中。
當初他們兩位先後提出的對抗三星或是滅三星戰略中就提到,要摧毀這過巨獸,唯一的方法就是"從終端產品下手"。
所謂的終端產品,就是成品,這可以包含手機、電視.....
原因就在於,三星當時認為的優勢,產線一條龍,所有高利潤的零部件都由三星集團下的各部門自行生產、提供。
一支三星的手機生產,大略來說可以獲利的部門,行動部門(手機銷售)+晶片部門(CPU)+記憶體部門(RAM)+顯示器部門(AMOLED)+電池部門(2~3顆電池).....
在消費者買單的時候,確實,這樣的生產模式可以創造極高的利潤。
一刀兩刃,當消費者不買單時,這樣的苦果可是其他公司的十倍、百倍。
可以想見,當行動部門賣不動成品時,連帶影響的可是晶片部門(CPU)+記憶體部門(RAM)+顯示器部門(AMOLED)+電池部門(電池).....
一支手機代表一單位的零件,當落差是1000萬或數千萬的數量時,這可是一筆相當大金額的營收。
對三星集團來說,行動裝置部門的銷售停滯,也代表同一時間,晶片部門、記憶體部門、顯示器部門、電池部門.....的銷售與營收下滑。
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營收、獲利的巨額下滑成果。
以電池部門來說,
三星一直以來堅持使用塑膠機殼,您以為他是對塑膠製品有偏愛,還是其他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為了電池部門的營收考量。
經過精算的結果,一支三星手機,應該可以帶動三星電池至少2~3顆電池的銷售(1顆新品附贈+1~2消費者自購備用)
所以當其他品牌已經使用高品質電池後,讓消費者無法更換電池時,
三星依然堅持使用塑膠殼,除了無法解決的當機、死機必須拔插電池(這是官方無法正式面對與解釋),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必須養活電池部門。
當少賣一支手機的同時,電池部門也少賣了2~3顆電池。
電池部門的產線減產才應該是重災區。
行動裝置銷售暢旺時,使三星集團下的行動及相關零部件供應部門產線滿載,優先供應自家的行動裝置,外部客戶能買到的是調節後的剩餘產能。
當行動裝置賣不動,糟糕了,各部門要回過頭去外面找客戶,以前的客戶還會用三星?
當然,三星慣用的賤招就是超低價的先搶客戶,問題是,三星這個供應商可以無預警的斷貨,然後賠你違約金,只是廠家能不能禁的起斷貨的後果。
本文章最後由( Jerry Liu )於 2014-10-31 10:47 編輯
陳誠誼 發表於 2014-10-31 10:48
您的見解真是深得我心..這麼精闢的文章..實在沒有PO出來會不會太可惜了一點..在這裏我只能加你兩分..如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