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地區在每年元宵檔期的重大慶典活動鹽水蜂炮將再登場,原本為了驅除瘟疫請神明出巡的傳統民俗,至今已成為地方重要觀光資產,每年吸引大批遊客湧入,還有外國人來體驗。
鹽水蜂炮相傳起源於清朝光緒初年,因當時鹽水地區流行霍亂瘟疫,醫藥又不發達,導致死亡人數多,居民人心惶惶。經民眾向廟宇內供奉的神明請示,關聖帝君指示在其正月13日的飛升日出巡,信眾隨神轎一路燃放鞭炮、繞行大街小巷,事後疫情也果真結束。
鹽水居民此後每逢農曆正月13日,便沿襲往例請出關聖帝君出巡,盼驅邪佑民,神轎所到之處都有信眾燃放鞭炮。隨著時代變遷,出巡繞境活動漸與正月15日的元宵節結合;傳至民國80年左右,活動擴大為2天2夜,從正月14日上午8時啟炮,至正月16日凌晨結束繞境。
原本跟隨神轎燃放鞭炮是為了把疫病「炸走」,後來演變成民眾祈福、商家求財的習俗。商家把沖天炮綁在炮架上製成「炮城」,在神轎經過自家門口時,推出炮城「攔轎」,再對神轎隊伍施放。
近年來參與蜂炮活動的「炮城」愈做愈大、也更講究造型及聲光效果。每當大型炮城施放時,總是聚集不少民眾觀賞;商家視人潮為錢潮,因此更捨得出資製作容易吸引注意的炮城。
兩天兩夜的神轎繞境行程中,首日多在鹽水外圍的聚落繞行;第二天進入主要鬧區街道,商家更密集、大型炮城更多,蜂炮施放的最高峰會落在元宵夜,此起彼落的聲光效果相當震撼;街頭的人潮跟著神轎隊伍流動,場面也很壯觀。
鹽水特殊的蜂炮文化每年總是吸引數萬、甚至數十萬名遊客來體驗「犁蜂炮」的快感,將鹽水小鎮擠得水洩不通,也成為地方重要的觀光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