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中國大北京板廠小學的一堂VR科學課。
因完全不改變教師使用黑板或投影儀的傳統教學模式,VR課堂正在引發一場教育革命,通過體驗式、互動式、沉浸式、實踐式的創新教學方式,講授課程難點、重點,大幅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
觀察螞蟻的身體構造,為參加森林運動會的動物們根據身體結構特徵選擇入座區域,這些生動、有趣的內容在VR科學課裡已逐一實現;火山、地球的構造、地震等各類型的科學課內容也完全適用於虛擬場景下的體驗。寓教於樂、效果顯著是科學課教師對VR課堂的中肯評價。
而在台灣,先前HTC 旗下健康醫療事業部DeepQ團隊、攜手臺北醫學大學跨界合作成立全球首間最大規模VR(虛擬實境)解剖學教室,建置了10 組榮獲2018 VR 頭戴式顯示器大獎的VIVE Pro 、以及全球獲獎無數的VR 解剖教學軟體。
除了可以單人自主學習之外,更可以多人連線同時進入同一個虛擬實境空間中,聽老師講說解剖構造,以顛覆性科技虛實整合原本實體解剖課程,突破學生學習立體解剖空間的瓶頸。
沉浸式的VR教學環境更有助於學生集中注意力 就在不久前,Vive Immersive Lab(中國)聯合日本佐賀大學(Saga University)進行了一項“沉浸式環境對學生專注度的影響”研究,人員發現VR環境能讓學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專注度 )。
沉浸式VR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成績的研究已經有相關報導,但關於其本質的探索全球鮮有報導。此次,研究小組透過觀察和分析在虛擬環境下學生腦電波資訊發現:學生在沉浸式VR環境中學習專注度(THETA分心波、SMR注意力以及Hi-beta緊張波)是傳統學習環境的6倍,並且在沉浸式VR環境中學習的學生增強了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保留知識的能力。
也許很多人都發現這樣的現象,成績較差學生花在學習上時間並不比優等生少,但他們的學習效果卻有很大差別。教育者認為:專注度差異是優等生和後進生最大區別之一。成績好的學生往往能在上課時間保持很高的專注度,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往往很難保持高水準。研究人員也透過實驗驗證了這一現象。在6倍專注度下,學生考試獲得了比普通高25.4%的成績。並且在一週後知識保留率測試上,也有明顯提升。
VR技術的創新,為新一代學習工具帶來了嶄新的可能性
適合全年齡遊玩,支援單人遊戲模式或多人連線對打;比較可惜的是遊戲尚未支援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