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HTC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788|回覆: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討論] 服務思惟決定台灣硬體價值

[複製鏈接]

83

主題

1285

文章

7487

積分

4_模範鄉民

Rank: 4

積分
7487

專業踹共特派記者消息包打聽開發者論壇週年慶論壇三月慶論壇半年慶論壇九月慶HTC其他型號新手鄉民專業鄉民模範鄉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7-3 19:08 | 只看該作者 回覆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size=18.0180187225342px]

[size=18.0180187225342px]

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從開展到落幕,外界質疑聲浪四起,讓人不禁反思台灣的硬體競爭力是否不復以往,提前步入「失落的時代」。但在此同時,物聯網的議題發燒,卻又帶來台廠的希望。





台灣的硬體生態,在物聯網時代下的機會與挑戰在哪裡?硬體新創、代工廠、零組件業者面對全新的物聯網生態圈概念,又要如何一一突圍、各個擊破?「看不清楚的東西往往會比較失落,但有人看到的是機會。」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認為,台灣的硬體優勢,放眼全球仍然耀眼,只是在硬體優勢之外,仍然必須釐清物聯網時代的硬體特性,並加入服務思惟概念,才能不被失落感蒙蔽,看得更清楚,也看見更多機會。

Q:現在做硬體必須要有生態圈的概念,智慧型手機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到了物聯網時代,是否需要改變?

A:物聯網現在推的方式跟 Android 時代很不一樣,因為 Android 時代是大家都還不知道的時候,就已經有合作夥伴了,像 HTC,我們一起協同開發很久,先有一個 Nexus 專案出來,先定義好硬體,再一步一步這樣走。可是在物聯網的定義下,事實上是先把生態圈(Ecosystem)拉出來。如果拉回到 CES 的時候,你可以注意到 Google 在講 Android Auto 時,它只定義簡單的 API(應用程式介面),剩下的東西就是大家一起來,幾乎 100 家汽車廠、所有晶片商一起。物聯網時代很複雜,需要靠大家一起集體來努力,不是單靠一個作業系統本身。

在這種情形下,我覺得台灣廠商要思考的是,那個產業你熟不熟?你要先從哪裡開始切進來?技術能力本身沒有太大問題,最重要的是你要搭配的服務要往哪裡走?物聯網硬體很明顯可能是服務驅動式,但那個服務到底是什麼?

Q:很多人談到物聯網軟體的重要性,但硬體最終是否還會回到量產製造,台灣的硬體優勢難道無從發揮嗎?

A:我們這樣看,台灣的優勢其實是比大多數國家大,可以「以逸待勞」,如果你真的那麼懶,不想賺很多的話,以逸待勞也是可以生存。但這就很可惜,明明有更大的市場卻不去做。硬體的利潤只會越來越低,這是大家都同意的,因為消費者對於一個硬體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這個概念現在基本上大家已經不太接受。比如說智慧型手機就很明顯,低價手機是靠 Bundle Fee 在賺錢,它不是靠那個硬體裝置賺錢。

一樣的道理,物聯網的硬體裝置都會很便宜,因為它要你 Subscription 的費用,比如說 Dropcam(編按:Nest 購併的居家監控技術及服務供應商),它不只是硬體,它就是一個 Camera Service。

Q:那麼硬體服務的概念或核心精神究竟是什麼?

A:很有趣的一點是,做硬體的人確實很難思考什麼叫服務,做服務的人也不知道硬體在搞什麼(笑)。台灣廠商要怎麼去思考服務跟硬體的差異?我想 Dropcam 是個很明顯的例子,台灣非常會做網路攝影機,但我們就掛人家的牌子,人家去賣。可是 Dropcam 再加一條網路線就變成 Subscription,而且剛開始的時候這條網路線就存在 Google 的平台上,它連自己的雲都沒有,可是這樣就成功了!這就是一個服務的概念在裡面,它讓大家敢把影像資料儲存到一個你看不到的地方,這就是一個平台效應。

Q:硬體業者若要轉型成服務業者,你認為關鍵的策略思惟是什麼?

A:我覺得是投資。我一直在重新思考台灣的電子業要怎麼樣去利用這個機會,答案是鼓勵新創或投資新創。台灣企業真正的問題是,沒有在資源很豐富的時候,好好擴大去做投資。最近矽谷創投在分析台灣幾家很成功的電子業,他們手上擁有的現金超過外界想像,可是他們都沒有把握將手上的現金拿去投資新創、鼓勵新創。

很多人對投資新創這件事很保守,因為看不懂。我覺得這個東西不太合理,因為投資新創這樣的行為本來就沒有人看得懂。你要投資一筆錢,你就是要願意承擔風險,因為你要新的機會、你要未來,你就是要冒那個風險。

從這個概念下,我覺得硬體產業與其內部自己去革命,不如投資,全世界擴大去投,投對了當然就整合起來。大家沒有想到的是,一成不變的結果,你的競爭者就是針對你來嘛!因為你給競爭者太長的時間,而你自己一成不變,那這些競爭者就可以做出比你成本更低、更快,所以只有不斷地投資的企業,人家才會猜不出你要做什麼。

Q:台灣硬體新創近年來逐漸崛起,也開始有硬體服務思惟的概念,你怎麼看?

A:我們先用台灣來看,再來看全球的角度。台灣新創團隊這兩、三年的風氣有逐漸起來,這是好現象,但是在利用台灣既有硬體優勢的部分,還有點欠缺。目前看到很多團隊不一定曾經有過硬體製造經驗,所以他即使想得到,也不一定做得到。下一階段台灣的新創團隊要的是,有硬體經驗的這些人,怎麼去做你看得到的這些服務層面,這樣他的優勢才會發生啊!已經有那個味道了,但還不夠多。

根本的問題可能還是在機會成本。已經在硬體大廠做得很好的人,他為什麼要出來冒險?更年輕一代他看到了創意,可是他沒有硬體製造的經驗。假設你今天要做一個測血糖的東西,可是你沒做過硬體,那你跟來台灣找硬體廠商的矽谷團隊其實是一樣的,你沒有發揮身處在台灣的優勢。

台灣的硬體優勢如果沒有發揮,跟人家比起來,最大的弱勢統統出現了。為什麼?因為沒有發揮台灣硬體製造的優勢,結果你又在一個市場本身比較小的地方去推動你的服務,那你就沒有任何優勢。如果倒過來,在台灣發揮硬體製造的價值,雖然你是在台灣推向全世界的服務,可是假設你的成本比較低,或者推出來的速度比較快,或者硬體比人家可靠,你就有這些優勢去跟人家競爭,慢慢地擴大你的版圖。

Q:物聯網是個少量多樣的發展趨勢,但是台灣的代工思惟過去是以數量來評估訂單的潛力,未來要如何因應?

A:現在我們講的代工業種類其實很多,台灣硬體業代工很多元,電子五哥當然就接大單,但其實已經有越來越多業者朝向少量多樣。像鴻海,它量夠大,什麼都去涉略,可能會押對寶,但也有可能很多東西是繳學費。有些業者可能已經想好,未來可能沒辦法接到很大的單,所以開始朝少量多樣去走。在這些少量多樣裡頭,能不能找到一些比較有價值的?我想最重要還是關鍵性零組件,你手上有掌握到那些關鍵性零組件,才有可能在代工領域佔有領先優勢,否則其實長期來看的話,可能要走向垂直而不是水平代工。

鴻海是走水平式的代工,什麼都包,可是有些代工業者是走向垂直,這樣會有機會,但要押對寶。垂直代工不是所有的裝置都可以代工,而是鎖定在某個領域的裝置。比如說我就走向醫療電子或是消費性電子,或是做穿戴式,勢必要做一些領域上的切割,否則最後賠掉的是代工廠在過程中換來換去的這些費用。現在多數的國際大廠不知道未來發展會是怎麼樣,所以有很多實驗性的計畫在進行。那些東西其實我們代工廠也是要付成本,跟他們一起在繳學費,你什麼都做的結果當然是風險大,所以需要做一些垂直上的決定。

台灣總是把自己想得太軟又太硬,其實沒有。台灣業者被 PC 綁得太久了,那腦袋都改不過來,其實我們既不軟也不硬,就是要創新!


HTC論壇進擊三週年~我要用 HTC Desire 10 Lifestyle 狂嗨我的每一天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HTC community

GMT+8, 2024-11-23 03:35 , Processed in 0.08434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